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11日公佈了今年7月份的中國經濟數據。整體來看,數據基本在預料之中,如果說最搶眼的數據,應該是居民消費價格(CPI)指數,7月份CPI同比上漲3.3%,升幅高於6月份的2.9%。7月CPI數據中,城市上漲3.2%,農村上漲3.5%;食品價格上漲6.8%,其中鮮菜價格環比漲幅最高,達4.3%。7月份PPI上升4.8%,低於6月份的升幅6.4%。
3.3%的CPI增速是2008年11月以來的最高點,這引發了市場對通膨的擔憂。值得注意的是,這說明7月份的價格上漲主要是由食品漲價推動,而食品漲價與今年中國國內普遍遭遇的異常災害天氣有密切關係。
今年持續追蹤災害天氣影響的安邦研究團隊,曾不止一次提醒,今年的洪澇災害可能引發夏糧和秋糧的減產,而這將推動市場的糧食漲價預期,最終將推動物價指數的上漲。我們曾經預警的問題,也引起了中國決策層的關注。在7月11日舉行的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決策層對今年的糧食生產採取了「一降一升」的做法:降低了對秋糧產量的預期,提升了對減產風險的警惕,並安排了許多有助秋糧增產的緊急措施。由於佔全年產糧70%的秋糧減產的可能性極大,我們預期,糧食漲價推動的物價上漲還會在八九月份持續。由此引發的通膨預期升高,是政策上需要高度關注的風險。
您已閱讀41%(537字),剩餘59%(75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