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前後,當「被動投資」大宗商品開始流行時,高盛(Goldman Sachs)等擁護者大肆宣揚大宗商品與股票之間較低的歷史相關度,並將這作爲一個關鍵賣點。而今,在全球約2%的養老金資產和近3000億美元的零售基金資產流入了大宗商品基金之後,在過去的22個月中,大宗商品與股票卻變成了連體嬰兒。
由於有跡象表明全球成長放緩,今年迄今爲止,股市與大宗商品指數累計下跌了10%。高盛表示,大宗商品會戰勝這些恐懼,在未來12個月內奉上搶眼的表現。該銀行預計,從現在開始的一年內,其主要大宗商品指數的總市值將會上漲22%,領漲的將是能源和工業金屬,其中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TI)將上探每桶98美元、銅價會觸及每噸8050美元的高點。它表示,只要不出現全面萎縮的局面,成長放緩向來都會伴隨著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揚。
但把對以往發達國家引領的經濟放緩的研究,作爲上述觀察的依據,或許並非明智之舉。如今,工業大宗商品需求的成長,全都來自於中國和印度等國家。國際能源機構(IEA)的最新預測顯示,如果今年全球經濟成長4.3%,石油需求將會成長1.6%,其中,歐美的需求將會出現萎縮,發展中國家則會出現成長。瑞士信貸亞洲公司(Credit Suisse Asia)經濟學家陶冬表示,大宗商品分析師沒有意識到,由於政府爲經濟成長降溫,中國下半年的需求可能波動很大。他認爲,經濟成長可能大幅放緩。
您已閱讀88%(586字),剩餘12%(8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