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

Lex專欄:谷歌VS中國

投資者有權追問,這家全球最大的網路企業在與全球最大的網路市場打交道時,是否可做得更好些?

首次在網上向中國政府發難時,谷歌(Google)對網路審查制度作了嚴厲而高傲的詰責。在全長765個字的聲明中,谷歌首席法律顧問莊孟德(David Drummond)嚴詞抨擊了網路攻擊行爲及其「對安全和人權問題上的影響」。兩個月後,也就是在3月份,谷歌發表了第二篇相關聲明,這次篇幅縮短到510字,語氣也和緩了許多。至於昨晚發表的第三篇文章就更短了,只有368字,而語氣竟十分地恭順。照這樣下去,有一天谷歌就會在推特(Twitter)上用若干個「lol」(大笑)和笑臉符來發布其徹底退出中國的訊息。

投資者有權追問,這家全球最大的網路企業在與全球最大的網路市場打交道時,是否可以做得更好些?與3月份一樣,谷歌再次表示,「希望」其最新舉措將使它能夠繼續在中國內地提供網路相關服務。谷歌這次的做法,是把Google.cn 的用戶轉到一個中國「著陸頁面」——用戶進入該頁面後,點擊一個鏈接,就可以訪問未經過濾的香港網頁。然而,就像上次把用戶自動導向香港網站的做法一樣,此番舉措與其說是一個可持續的商業計劃,不如說是主動要求中國工信部不再續簽其經營許可。

如果谷歌以爲這種越來越半心半意的違抗姿態能給自身品牌增光添彩,那就事與願違了。自首次炮轟中國審查制度以來,谷歌股價的走勢比標普指數中的科技板塊足足落後了14%。假如谷歌希望藉機激發對中國當局的廣泛指責,那麼它就失敗了。假如它的目標是吸引人們關注中國與網路之間紛繁混亂的關係,那麼它的做法絕對不如中國國務院本月發佈的《中國網路狀況白皮書》更有效。白皮書在前一章中讚美「公民言論自由」,下一章就支持「運用技術手段」控制言論。在谷歌發起的這場怪誕的戰役中,只有一個明確的受益者,那就是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Baidu)。今年以來,百度的股價飆漲了77%。

您已閱讀95%(754字),剩餘5%(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