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了兩年固定匯率制度後,中國決定恢復對人民幣實施爬行盯住匯率制度,其時機的選擇非常聰明。夾在上月的美中戰略經濟對話論壇(US-China 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 forum)與即將召開的20國集團(G20)多倫多峯會之間,上週末宣佈的這個決定讓貿易制裁壓力日增的美國啞了火。它還會將G20關注的焦點從人民幣轉到全球失衡上,而許多國家認爲美國對後者負有更大的責任。
然而,儘管北京此舉得到了大量輿論支持,特別是在容易激動的金融市場,但我們有必要對其進行一番更加冷靜的評估。這首先是一個政治決定,而非經濟決定,具有更多象徵性而非實質性影響。
時間倒轉三個月。今年3月,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和南韓向中國遞交正式譴責,抗議中國在諸多問題上的倒退,其中就包括人民幣匯率政策。美國國會面臨的壓力日增,要求要將中國列爲匯率操縱國——此舉可能導致更加正式的貿易制裁,以及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召開聽證會。美中之間針鋒相對的貿易關稅幾乎成爲常態,兩國在其它問題上的敵對情緒也不斷升級,包括美國對臺軍售以及達賴喇嘛訪問白宮。
您已閱讀31%(474字),剩餘69%(107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