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熊貓不同,熊貓債券可能會大量增多。週四,日本最大的銀行三菱UFJ金融集團(Mitsubishi UFJ)計劃向中國投資者銷售兩年期債券,以籌資10億元人民幣(合1.46億美元)。以前就有這種超國家機構在中國發行債券,但三菱UFJ此舉是一個里程碑:這是第一家真正的非中國公司的子公司在華髮行人民幣債券。
這不是令人興奮的人民幣國際化的新篇章。發行人民幣債券的是三菱UFJ本地法人化的子公司,而不是位於東京的母公司,而且籌資所得必須留在中國。但它仍顯示出中國國內債券市場的深度有望加大。目前,債券發行由政府主導:過去3年內,中國中央政府和準政府機構的發債量是企業的五倍。國內銀行幾乎完全靠存款提供資金;在六大上市銀行的總債務中,優先債券和次級債券平均僅佔1%。對買家而言,發行機構在行業和來源方面更加多樣化,肯定也是一個好訊息。據基金諮詢公司諮奔商務諮詢(Z-Ben Advisors)估計,典型的中國固定收益基金——最大限度利用其股票投資敞口——約三分之二的年回報率仍然來自首次公開發行(IPO)。
與此同時,對三菱UFJ而言,熊貓債券是一個受人歡迎的新融資管道。該行沒有龐大的分支網路,難以拉到存款以發放貸款;昨日發佈的年度數據顯示,未結清的中國貸款餘額同比下降52%——降幅是其亞洲市場平均水準的5倍多。更重要的是,這是遠離日本的一個舉措。今年日本的銀行在發佈業績季節體現出的趨勢是顯而易見的:由於貸款成長放緩、貸款利差進一步收窄,以及手續費與佣金收入持續疲弱,銀行的核心盈利不斷下降。就目前而言,這些趨勢都沒有跨過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