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在東京舉行的韓日鋼鐵協會第11輪年度會議,肯定算不上最喜慶的聚會。代表們對所有問題都投了否決票:否決原材料價格上漲、否決鐵礦石季度(而非年度)定價,以及否決力拓(Rio Tinto)和必和必拓(BHP Billiton)擬議成立的合資生產企業。
鋼鐵企業終於開始意識到,各種對己不利的力量正在匯聚。由於汽車及家用電器生產商對鋼鐵的需求強勁,到目前爲止,鋼鐵企業已成功轉嫁了不斷成長的鐵礦石現貨價格成本——現貨價格自去年9月初以來翻了一番。全球第四大鋼廠——南韓浦項制鐵(Posco)週二宣佈,該集團第一季度利潤成長逾三倍。根據花旗集團(Citigroup)的估計,中國鋼鐵業龍頭企業寶鋼(Baosteel)的毛利潤率,距離2008年4月和5月的鼎盛時期也相去不遠。
不過,利潤率進一步提升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本已高企的鋼價已沒有多大上漲空間;交易員已開始拋售鋼鐵類股。與此同時,成本價格可能會因鐵礦石供應喫緊而激增。根據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的估計,今明兩年,在規模接近10億噸的海運鐵礦石市場,三大鐵礦石生產商來自新項目的產量成長將不足5500萬噸。與此同時,佔全球海運鐵礦石市場近70%份額的中國,將不得不源源不斷地進口,即使只是爲了彌補本土鐵礦石不斷下降的品質。
您已閱讀75%(546字),剩餘25%(17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