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谷歌

谷歌與力拓的在華攻防術

FT亞洲版主編皮林:表面看來,谷歌與力拓之所以採取不同的在華經商方略,是因爲谷歌離了中國也能生存,但力拓卻不能,但深究下去,似乎又不盡然。

如果谷歌(Google)除了提供網路搜索引擎,還生產鐵礦石,那麼它真的會陷入內心的掙扎。即使像現在這樣,「退出」中國(一路退到香港)的決定也經過了精巧的權衡。谷歌得出結論認爲,其品牌靠的是自己擁護自由主義的形象,而在中國仍處於襁褓中的在線廣告市場的那一點份額,是不值得犧牲自己的品牌價值的。隨著中國政府對網路的管制越來越嚴厲,而中國駭客(不管是否得到了當局的支持)侵入谷歌的資料庫越來越在行,退出的決定就更容易做出了。

但谷歌仍做了兩手準備。目前,它仍將在中國內地保留研發和銷售團隊。谷歌希望利用「一個國家、兩種伺服器」制度(這是英國殖民主義的意外遺產),做到既保住自己的面子,又無需完全放棄實際利益。登陸Google.cn的中國用戶,將被自動轉到不受審查的香港網站。這樣,谷歌履行了自己「不作惡」的誓言。如果北京方面要扮演惡人,過濾部分搜索結果(本週早些時候它確實在忙於這麼做),那就隨它去吧。

谷歌的決定讓中國政府進退兩難。一些官員明智地試圖將退出定性爲一個純商業決定,沒有多少影響大局的意義。讓事件升級,可能危及中國歡迎外商投資的正式立場,並進一步毒化本已緊張的中美關係。此外,用意識形態差異來渲染谷歌的退出,會讓北京方面與中國部分本土網民產生衝突:谷歌這樣一家了不起的公司,居然無法在中國這樣一個偉大的國家自由經營,讓這些網民難堪。

您已閱讀33%(570字),剩餘67%(117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戴維•皮林

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現爲《金融時報》非洲事務主編。先前他是FT亞洲版主編。他的專欄涉及到商業、投資、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話題。皮林1990年加入FT。他曾經在倫敦、智利、阿根廷工作過。在成爲亞洲版主編之前,他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