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媒體札記

炒作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一旦給評論對象戴上了「炒作」的帽子,發言者即宣佈了自己的安全地位,因爲他已然表明自己看穿了「背後的真相」。

「炒作」這個詞,是批判利器,方便安全,可立於不敗之地。

我有一些專職娛樂或社會新聞的朋友,已經很擅長於在報導和評論中使用這一預設視角。其實,就算是普通受衆,面對真真假假說不清的這個「門」那個「門」,茶餘飯後,也早就習慣以「炒作」二字一言以蔽之了。

一旦給評論對象下了「炒作」的定義,發言者即宣佈了自己的安全地位,因爲他已然表明自己看穿「背後的真相」,世人皆醉我獨醒。這種萬物皆歸於「炒作」的世界觀,自然也是有其現實原因:有意「炒作」者衆,反覆愚弄之下,資訊不對稱的弱勢一方自然一竿子打到底,乾脆統統以「炒作」視之,這樣至少可以避免被新聞主角欺騙感情的風險。於是,在這種與「陰謀論」一脈相承的「炒作論」之下,「豔照門」是炒作,「獸獸門」也是炒作;「賈君鵬」是炒作,「犀利哥」也是炒作;「芙蓉姐姐」是炒作,「鳳姐」也是炒作.......

您已閱讀24%(364字),剩餘76%(118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媒體札記

作者徐達內,徐達內.COM創辦人。從紙媒、門戶、微網誌、電視中探尋中國輿論生態,記錄轉型時代片斷,熱評冷析,亦莊亦諧,給出不一樣的媒體摘錄。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