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不需要儀式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沈威風:沖茶前裝模作樣地洗手,等水燒開再衝杯,第一道茶湯喝不得等繁瑣程式,是必須的還是繁文縟節?

雜誌社每個月開完選題會,同事們免不了就四散準備出差。出差之前,又免不了互相詢問,你去哪?雲南。哦,那帶點普洱回來。你去哪?福建。哦,那帶點鐵觀音回來。去四川,就帶點竹葉青,去安徽,那就這次帶猴魁,六安瓜片留待下次再帶……還有去江西景德鎮的,想來想去,江西雖然也有茶,但是去了景德鎮,就不如索性帶一套茶具回來吧——同事也說了,帶瓷器是應該的,總不能帶套鍋碗瓢盆的餐具回來吧。這一下又一發不可收拾,去浙江的就得帶青瓷茶具,甚至去河南的,都恨不得帶一套僞鈞窯的茶具回來。

這事兒做得多了,難免就有人問我,你怎麼什麼茶都喝?我就好奇反問道,難道這喝茶也有像喝酒一樣的規矩,不能混著喝?問完回家一看,架子上那各色各樣品種不一的茶葉,一字排開,卻是在琳琅滿目之外,又令我頓時啞然失笑。是啊,這一方面必須要自豪一下中國地大物博,人民嗜茶如命,只要氣候條件合適的地方,就必然能培養出當地的一種名茶來。另一方面卻要自責一下,這些年背井離鄉,一個人在外頭飄蕩得久了,不僅喫飯的口味不再那麼地域化,連喝茶的口味,也變得不執著了。

是的,作爲一個浙江人,在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我以爲茶就是綠茶。甚至在我小時候,也不知道浙江綠茶的代表作是龍井。我們浙南也種茶樹,採下來之後的炒制,不如龍井那麼精心,所以形狀色澤沒有那麼漂亮。可是衝出來,依然清香宜人。現在在外面喝多了好茶,偶爾回老家,喝一杯老媽在街邊幾十塊錢一斤買的茶葉,也會大叫一聲「好茶。」至於我從外頭拐來的那些號稱價格成百上千的茶葉,孝敬了老媽之後,卻常常只換來她淡淡的一句,「還行吧。」

您已閱讀49%(658字),剩餘51%(69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