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準

Lex專欄:銀行和貼現率

美聯準上週提高貼現率的決定,被譽爲終結銀行盈利能力的開始。實際上,利率上升應該會讓銀行更容易以有利可圖的方式配置資金。

容易獲得資金並不意味著銀行業能輕鬆獲取利潤。即便如此,美聯準(Fed)上週決定提高貸款給銀行的貼現率,還是被譽爲終結銀行盈利能力的開始。實際上,此舉帶有某種技術性質——目前通過主要的貼現工具借出的款項約爲140億美元,遠低於危機時期逾1100億美元的峯值。對定期拍賣安排的使用也在減少。一段時間以來,美聯準一直在削減此類安排,並將在3月份最終取消。

的確,美聯準的零利率政策使得收益率曲線保持陡峭。鑑於美國各銀行的平均淨利差處於4年高位,一些擁有大量不良資產的銀行去年受益匪淺,因爲更廉價的資金幫助平衡了壞賬撥備與信貸成本之間持續高企的比率。

但這種情況不可能持續。《機構風險分析》(Institutional Risk Analytics)指出,銀行貸款賬戶的收益率已經在不斷下降。這使得長期利率保持低位的形勢變得更爲嚴峻,因爲資產重新定價、贖回和沖銷縮減了貸款餘額的規模。

您已閱讀57%(386字),剩餘43%(29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