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對中國抱有很多期望。人們期望它協助美國說服(或迫使)北韓和伊朗放棄核野心;期望它制定發展中國家的減排議程;期望它繼續購買美國國債,但不要向美國消費者兜售他們再也消費不起的玩意兒,從而累積必要的盈餘——儘管它正埋頭此事,人們依然期望它能出面救助希臘;噢,人們還期望它能夠讓本國經濟繼續以每年10%的速度成長。簡而言之,人們期望中國能夠拯救世界。
問題是,中國根本沒有那樣的想法。儘管在達佛斯(Davos),人們對中國的期望正不斷高漲,但中國官員可能會藉此論壇闡明:中國並不準備、也不願意擔當起人們強加給它的領導角色。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周弘的言論,代表了你能在北京聽到的典型說法。她說:「在外界期望與中國自身能力之間,將長期存在巨大差距。中國是大國,但也是窮國。中國的當務之急仍是內部事務。」
想法上的差異即使沒有引發直接摩擦,也已成爲製造不和的源頭。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中國問題專家沈大偉(David Shambaugh)表示,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政府極其重視美中兩國去年11月簽署的聯合檔案。該檔案確定了一個框架,兩國將協同解決全球最重大問題,共同分擔責任,開創新時代。但沈大偉教授表示,這項計劃已經胎死腹中。他察覺到,「中國外交透出一種固執己見的意味」。他在談到中國近期的外交時表示:「他們變得十分好鬥,有時尖銳有時自大,總是很難相處。」
您已閱讀37%(615字),剩餘63%(105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