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厚

與李澤厚對話:「中國要過封建資本主義這一關」

FT中文網總編輯張力奮: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思想界的先鋒人物李澤厚在最近一次對談指出,中國若能走出一條既不同於過去社會主義,也不同於現在資本主義的新路,將是對人類的貢獻。

FT中文網總編輯張力奮: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開放初期,哲學家李澤厚是中國思想界的一位先鋒人物。他的著述,如《批判哲學的批判》,《美的歷程》,《中國古代、近代、現代思想史論》曾影響了文革之後中國的知識界和整整一代學人。九十年代初,李澤厚移居美國,淡出中國思想界,他的學問與影響力也漸被「80後」的中國遺忘。每年秋天,李澤厚依慣例回國,小住幾個月。

今年12月初,北京入冬。在他的北京寓所,我與他有閒散對談。客廳裏,掛著老師馮友蘭先生題贈的條幅「西學爲體中學爲用,剛日讀史柔日讀經」。記得一年前,我曾拜訪正在北京度假的李先生。當時他裹著件花紋的棉睡袍會客。今年,虛歲已八十的李澤厚,舉手投足似乎更精神, 記憶力飽滿。以下我略去了對話中的提問與對談部分,集中紀錄李澤厚對中國社會現況的觀察。

令自己自豪的事情

您已閱讀5%(348字),剩餘95%(686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