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錢體育

如何界定一場假球?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顏強:懲治假球直接參與者——球員、教練和裁判,只能是揚湯止沸的臨時應對,想要釜底抽薪,唯有從客觀面對博彩市場的角度出發。

一場假球,除非事後有確鑿證據,證明比賽確實爲人所操控,還有什麼其它方式能夠證明這是一場假球?

這是一個極爲複雜的問題。有個名叫希爾的加拿大調查記者,曾經耗費了好幾年時間,在世界各地調查各種假球,以及和假球相關的各種地下賭博集團,最後寫就了一本書,THE FIX。好不容易找到這本書,一開篇居然從楊祖武楊大爺2004年秋天率隊罷賽開始,然後展開講述作者在亞洲地區探訪多年的各種經歷,尤其是馬來西亞新加坡兩國職業聯賽被賭博集團操控的問題。只是事例舉了不少,說到識別假球的時候,作者仍然有些一籌莫展。

他想嚴謹地尋找假球的脈絡,例如從各種假球直接參與者的角度來進行探究。直接參與者,在他的界定中,無非是球員、裁判和教練,但是有哪些證據能夠幫助大家識別呢?希爾蒐集了被認定是假球的130場比賽,想覈對一下一些關於假球的公衆印象:一場假球中裁判判罰的點球是否更多?紅黃牌是否更多?比賽最後時刻進球的數量是否更多?最終分析結果讓他大失所望。

您已閱讀25%(412字),剩餘75%(124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錢體育

從產業視角觀察體育,以經濟觀點分析賽事。 作者顏強,畢業於中山大學,現任網易門戶副總編,長期從事媒體新聞工作。主要著述包括《你永遠不會獨行——英國足球地理》、《金球》和《橙如夏花》等。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