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太大而不能倒閉的銀行越來越大了。在金融風暴中幾乎比所有同行表現都好的摩根大通(JPMorgan)正在鞏固其地位,即將買下摩根大通嘉誠(JPMorgan Cazenove)剩餘50%股份的交易就是明證。摩根大通嘉誠是它五年前與倫敦金融城券商嘉誠證券(Cazenove)共同成立的合資企業。對於管理著逾2兆美元資產的摩根大通執行長傑米•戴蒙(Jamie Dimon)來說,行使對嘉誠證券50%股份的認購期權,只不過是一次業務梳理而已。但對於倫敦金融城的歷史學家來說,神話般的嘉誠證券最終消逝證明,雖然顧問意見可能仍是本土的,但執行卻越來越全球化了。
給一家沒有實際可比對象的券商估價是一件複雜的事。投資銀行的本益比範圍很大,從高盛(Goldman Sachs)和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等的8倍左右,到葛林希爾(Greenhill)和Evercore等小型專業投行的25倍都有。摩根大通嘉誠的高股本回報率具有欺騙性:它以摩根大通的強大財務實力為後盾,在證券和承銷業務中只需要投入少量自有資本。此外,該公司深受好評的獨立顧問業務收入主要來自收費。嘉誠受證券行業週期影響較大,而且由於地域問題,以及與摩根大通所籤股東協議中關於產品的非競爭條款的約束,其成長也受到了限制。
嘉誠證券2008年的盈利爲4700萬英鎊,低於2007年的5500萬英鎊。擬議對嘉誠證券50%股份10億英鎊的估值,是其2008年盈利的21倍。嘉誠2009年的業績數據沒有公佈,但摩根大通嘉誠這一年來的表現非常搶眼,今年前9個月在英國新股發行市場中佔據了25%的份額,是最接近它的競爭對手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的兩倍。今年的利潤可能成長70%,達到很難複製的8000萬英鎊。如果1500名嘉誠證券股東接受10億英鎊的報價,那麼摩根大通的出價將是該合資企業過去三年平均收益的16倍。它最好能確保留住該公司的創收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