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歐盟

歐盟不需要主席

FT專欄作家吉狄恩•拉赫曼:歐盟主席不是一個經選舉產生的職位,因而沒有民主授權,而且其職能一直有些模糊。

可憐的東尼•布萊爾(Tony Blair)遭到自己同胞的攻擊。就在數週前,布萊爾似乎還是歐盟(EU)主席的熱門人選,但現在英國影子內閣外交大臣威廉•黑格(William Hague)已經昭告歐洲其它所有國家,稱反對黨保守黨將把對布萊爾的任命視爲「敵意舉動」。鑑於保守黨和黑格在明年年中大選後可能上臺組閣,他們的觀點頗具分量。智庫機構歐洲改革中心(Centre for European Reform)主任查爾斯•葛倫(Charles Grant)表示:「我在歐洲各地行走期間……發現黑格的言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布萊爾的候選人形象已經遭到嚴重破壞。

黑格與布萊爾之間肯定存在恩怨。10年前,布萊爾是英國首相,處於權力生涯的最高峯,而黑格是陷入困境的保守黨領袖。10年過去了,兩人都已失勢。布萊爾成爲待聘的資深政治家。黑格則眼睜睜地看著保守黨的領袖地位傳讓給了一個更年輕、更有魅力的人。

英國一些人把黑格反對布萊爾的言論看作是心胸狹隘之舉,其他人則更進一步:他們指責黑格被他那種歐盟懷疑論者的意識形態所矇蔽,準備通過阻礙布萊爾擔任歐盟主席來對損害英國和歐盟。

您已閱讀26%(477字),剩餘74%(135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狄恩•拉赫曼

吉狄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在英國《金融時報》主要負責撰寫關於美國對外政策、歐盟事務、能源問題、經濟全球化等方面的報導。他經常參與會議、學術和商業活動,並作爲評論人活躍於電視及廣播節目中。他曾擔任《經濟學人》亞洲版主編。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