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高盛

高盛的轉變

FT專欄作家加普:高盛已從一家員工拿自己全部財富合夥進行冒險的小公司,搖身一變,成了一家受美聯準監管、員工和股東每年可獲豐厚回報的大型銀行。

10月15日早晨對於高盛(Goldman Sachs)來說一切如常。這家銀行還是讓許多人感到苦惱。

在去年的金融危機中,高盛受到的衝擊最小——可以說是碩果僅存的一家投資銀行。該銀行當日公佈了第三季度的業績(較高),及其用於獎金鼓勵的金額(約爲55億美元,如此一來,2009年的獎金總額可能高達230億美元)。

對於高盛道德標準和經營方式的信奉者而言,眼下是困難時期。儘管高盛避免了導致貝兒斯登(Bear Stearns)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產、迫使美林(Merrill Lynch)投入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懷抱以及促使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進入風險較低風險的零售經紀業務的錯誤,但它已成爲了一隻替罪羊。

您已閱讀18%(334字),剩餘82%(155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加普

約翰·加普(John Gapper)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產業評論員。他的專欄每週四會出現在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版。加普從1987年開始就在英國《金融時報》工作,報導勞資關係、銀行和媒體。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閃閃發亮的騙局》(All That Glitters),講的是霸菱銀行1995年倒閉的內幕。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