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潮

第四次嬰兒潮(下)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黃小偉 :養大一個孩子平均需要49萬元。輿論認爲,這大大低估了大中型城市的育兒成本。

一個孩子的出生,意味著家庭經濟結構的整體轉型,這由此也催生了嬰兒潮經濟,尤其是嬰兒消費品牌的從衆性。

《第四次嬰兒潮(上)》引起了不少讀者關於個人地域身份的爭論,我並非有意挑起這種爭論,更無意探討任何一個區域的是與非。但是我認爲任何一位中國公民,都有自由遷徙權。這種權利不僅僅包括居住地、職業的自由變換,而且包括戶籍身份的淡化,不應在不同地方,受教育權等社會基本權利有所差別。很顯然,政府也意識到問題所在,正使這種差別逐漸縮小。

我更願意把本文看作爲一位父親在生育潮中關於個體體驗的文章。我們顯然遭遇了父輩們在生育上所不曾碰到的新問題——那時絕大多數人仍在享受國有體制最後的餘溫,「下海」還僅僅是一句時髦詞語,醫療、社保、跨區域教育等問題還沒有成爲人們養育孩子過程中的困擾(當時影響最大的可能是計劃生育政策)。在大學收費改革之前,我們這一代人(70後、80後)從未成爲父輩沉重的負擔。

您已閱讀10%(390字),剩餘90%(336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