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一個最大問題是,銀行應當持有多少資本金?不幸的是,沒有人確切知道答案。或者即使政策制定者知道答案,他們也會擔心後果過於可怕。與此同時,銀行正在賺錢。鑑於利潤率處於創紀錄高位,而迄今還沒有人迫使它們提高資本充足率,它們正大賺特賺。
問題就在於此。監管機構希望銀行有更充足的資本金,但充足到什麼程度本質上可以是任意數。或許資本充足率應當提高到即使再出現與此次類似的危機,銀行也無需增加股權的水準。假設在低谷時期,投資者滿意的最低核心資本充足率是4%,那麼拿美國銀行來說,在頂峯時期,它們需要大約10%的核心資本充足率——那就需要籌集約2000億美元。或者可以迫使銀行回到上世紀90年代有形普通股權益與資產比率的平均水準。這樣一來,美國和歐洲銀行需增資1兆美元。
要在一兩年內從股東那裏獲得此等規模的資金,幾乎是不可能的。強行解決這一問題的政治意願似乎微乎其微。銀行肯定也這麼想。本週二,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和義大利聯合信貸銀行(UniCredit)宣佈提高資本充足率。不過,要是每家銀行都確實擔心資本充足率要求將急劇上調,那麼大家都會忙著在市場上融資,而且融資規模也會更大。
您已閱讀75%(496字),剩餘25%(16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