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O中國

利潤與心靈的平衡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和總裁張欣:作爲一個上市公司的高階主管,我們不去陪政府官員喫飯,不去跑關係,卻大老遠的到中國西北貧困農村聽孩子們上課,看他們的衛生間是不是合乎標準。股東們會怎麼想?

我們做企業20多年了,我們看到,在這麼多公司裏面,能夠一步一個腳印穩定發展,最終成長壯大起來的公司一定是有精神追求的。我們常說物質和精神是我們飛翔的兩支翅膀,只靠一支翅膀是飛不起來的。我們把這句話作爲SOHO中國基金會的宗旨,要同事們時刻記住。

今年6月20日,我們再次來到天水,看望家鄉的親人們,更重要的是看望那些講授美德課程的老師們和學習美德的孩子們。我們不僅看到家鄉的山水變美了,更美的是這裏的老師和學生們樂觀、開朗、意氣風發的精神面貌。

SOHO中國基金會成立5、6年了,這中間也走過很多彎路。最初我們也像很多企業那樣,在各種熱鬧的場合舉著一張張大支票,把錢捐給各種機構。那時我們總覺得這與其說是在做慈善事業,不如說是在參加一個大PARTY,在表演作秀。因爲捐的錢用在什麼地方?讓什麼人受益?對這個社會的進步起了哪些推動作用?我們統統不知道。

您已閱讀17%(373字),剩餘83%(181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