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旗下歐寶(Opel)和沃克斯豪爾(Vauxhall)部門未來的談判,一直到最後都籠罩在重重的政治氣氛中,——假如這個問題現在真的解決了。在這場錯綜複雜的較量中,贏家是麥格納國際(Magna International)、其俄羅斯支持者以及德國政府。德國政府得到了自己從一開始就中意的投資者,認爲這樣能最好地保護德國工廠和工作崗位。麥格納也得到了自己渴望的東西——品牌、技術和分銷網路,從而突破部件及代工製造商的身份,成爲一家名符其實的汽車公司。
通用汽車及其控股股東——美國財政部——基本上是輸家。誠然,通用汽車逼迫麥格納做出了讓步,以解決自己的擔憂,即該公司的智慧財產,會通過麥格納與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Sberbank)的合作關係而遭到洩露。但通用汽車近期曾青睞一傢俬人股本競購方,這本可以讓通用在未來購回控股權成爲可能。通用隨後甚至動過繼續持有歐寶和沃克斯豪爾的念頭;經過破產保護重組後的通用董事會,大概過遲地意識到,失去對歐洲業務的控股權,有可能讓通用萎縮成一家區域集團。畢竟,歐寶的車型和專業技術,曾幫助該集團打入拉美和中國市場。
歐洲汽車業整體可能也是輸家。在這場數十年來最嚴重的經濟低迷中,多虧了政府的援手,沒有一家工廠倒閉。如今輪到麥格納感謝將要提供數十億歐元貸款擔保的德國及其它歐洲國家政府。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曾認爲有必要關閉三家歐洲工廠的通用汽車,本可以更好地自行完成合理化改造。歐洲汽車製造業將持續存在結構性產能過剩的現象。這增大了這樣一種可能性:與一些美國汽車製造商在本輪危機中的遭遇一樣,一些歐洲製造商終有一天會面臨同樣不體面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