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鉛

「血鉛」背後的選擇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黃小偉:如果中國繼續選擇以重化工爲主導的成長方式,那麼環境風險必將加劇。而選擇產業結構轉型,對於那些財政剛剛有所轉機的地方政府來說,又將是一個無比艱難的抉擇。

環境汙染事件正日益困擾中國公衆的生活,並由此帶來的社會羣體性事件也考驗著中國地方官員的神經。最近最典型的莫過相繼發生於陝西鳳翔和湖南武岡的「血鉛事件」。這兩個名字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相對陌生的地方,均有千人左右被檢出「血鉛」超標,絕大部分是孩子,其中一部分人因爲血鉛含量大大超過標準,被認定爲重度鉛中毒。

血鉛超標對孩子的發育將會帶來非常負面的影響。目前兩個地方具體有多少人血鉛超標,官方尚未有確切數字。因爲接受身體檢測的僅僅是14歲以下的孩子,14歲以上以及成人尚未被納入檢測範圍。

湖南武岡「血鉛事件」初步調查的原因是當地一家錳加工廠未經環保評估,違法生產所致。而鳳翔的原因與之類似,陝西省最大的民營企業東嶺集團在當地的金屬鉛鋅冶煉和焦化項目是災難製造者。

您已閱讀9%(328字),剩餘91%(342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