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股市

難解中國股市

FT記者湯姆•米切爾:中國股市常常無跡可循,容易暴漲暴跌,而且與中國的經濟基本面沒有太多聯繫。但也不能忽視,近來上海股市的每一次大跌,經常被全球股市當作同步運動的理由。

當搜尋可能有助於解釋西方市場波動的模式和先例時,人們往往有充分的脈絡可循。那些爲今年股市反彈尋找看似有理的類似理由的投資者,已經追溯到了1907年的銀行業恐慌。

唉,就理解中國——這個全球文明古國之一——的股市動向而言,歷史沒有多大幫助作用。中國證券交易所的推出,是共產黨統治者在上世紀90年代初勉強開展的試驗,迄今只有十幾年的歷史,而且常常表現得十分幼稚。這是一個令人困惑的市場,常常像喫了激素一樣忽高忽低,有時還受到家長(即中國政府)管教的影響——這個月過於寬鬆,而下個月又過於嚴厲。

中國在「解放」前——中國共產黨喜歡將1949年的勝利稱之爲「解放」——有過一個股票市場,但不要指望與那個混亂時代進行比較,來解釋上證綜指何以在之前9個月漲逾一倍後,卻在8月19日之前的兩週內下跌20%。

您已閱讀22%(344字),剩餘78%(123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