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冰島

冰島尚未「解凍」

倫敦經濟學院教授羅伯特•威德:經濟危機中率先遭受重創的冰島顯示出復甦跡象,但這只是表象。去年IMF援助只是將冰島危機延後了一年,冰島可能再次成爲未來困局的「風向標」。

在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逐漸形成之際,小國冰島成爲了礦井中的金絲雀——一場更大範圍危機的先行指標。而今,在人們對全球經濟復甦日漸樂觀之際,冰島可能再次成爲彰顯未來困局的先行指標。

去年10月份的幾天時間裏,冰島整個銀行業體系崩潰,並被收歸國有,其中包括3家在2002年還名不見經傳、但到了2007年卻位列全球300強的銀行。目前這三家銀行不那麼光彩——它們位居穆迪(Moody's) 歷史上11起規模最大的金融破產案之列。冰島的人均收入從2007年佔美國的160%,降至今年的80%。

不過,今年夏季漫步在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及其它城市街頭,人們看不到經濟危機的跡象。冰島看起來繁榮得令人喫驚。交通密度略有下降,但仍相當於2005年的水準。失業率升至8%至9%之間,幾乎是先前戰後水準的兩倍——但仍低於其它幾個高收入國家的水準。從慈善機構申領免費食品的人數有所上升,但數量並不多。五分之四的家庭只受到了輕微影響。

您已閱讀26%(403字),剩餘74%(115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