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可能,《革命軍》是中國第一部現代意義上的超級暢銷書。在一個四億人口、絕大多數是文盲的國家,一百萬冊是個驚人的銷量。
從安徽的一名學堂少年,到東京的中國留學生,再到革命領袖孫中山,都是它的熱情讀者。那是1903年的中國,古老的文明正深陷困境之中。外侮與內憂,讓一代精英憤怒與焦躁,人們喋喋不休的爭論,不計後果的嘗試,想找到一條出路。一些人強調立憲的重要性,另一些人則說要商戰救國,一些人寄往於武裝起義……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是,人們對於和緩的方式越來越失去耐心,一心要尋求捷徑。
《革命軍》是這股激進浪潮中的最顯著的聲音。他似乎抓住了那個時代最激動與迫切的情緒——所有的落後、屈辱,都緣於滿族人的統治,只要推翻了它,光明就指日可待。作者鄒容,不過18歲,卻是個老練的宣傳家,他四川口音、身體瘦弱、情緒激烈,知道如何用最激烈的辭彙,挑起人們內心最深切的憤怒。在書中,他用「有毛有角」、「遊牧羊臭的夷狄」、「其風俗爲毛皮之風俗」來形容滿族人,而漢人則是「神聖的」、「文明的」,「其地爲神州」。
您已閱讀26%(443字),剩餘74%(125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