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這個月,名不見經傳的前克格勃(KGB)特工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登上了俄羅斯總理的寶座。在擔任了8年的俄羅斯總統之後,他現在又再次出任總理。普丁在經濟領域有許多建樹。俄羅斯的名義國內生產毛額(Nominal GDP)已從2000億美元大幅躍升至1兆美元,平均工資也從每月100美元升至每月600美元。但過去的一年,無情地暴露了「普丁經濟學」的弱點——它嚴重依賴於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和廉價的海外信貸。今年,俄羅斯的產出可能會萎縮10%,在經濟成長方面位居前蘇聯集團國家的後列。
原版的「普丁計劃」在實施的最初階段取得了一些成就。它逆轉了後蘇聯時代石油產量的下滑之勢,及時而幸運的趕上了全球油價的螺旋式上升。得益於對寡頭勢力的打壓——這場戰鬥在尤科斯(Yukos)案中達到高潮——能源稅的稅率和徵收力度均有提高。問題出在第二階段——利用能源收入發展小型企業、製造業和科技業,並重建基礎設施。在後尤科斯時期,普丁身邊的「集權主義」強硬派轉而把大部分努力投到建立資源產業和重工業的「國家冠軍企業」中。莫斯科現在面臨著選擇,要麼維持現狀,要麼推進改革、以使該國掉頭走出俄總統德米特里•梅德維傑夫(Dmitry Medvedev)所稱的依賴能源出口的「死衚衕」。然而,掌管著國家冠軍企業的既得利益集團將抵制後一種選擇。此外,隨著低層官員效仿上級強佔資產,法制改革與遏制腐敗已變得更加艱難。
莫斯科券商Uralsib指出,這場經濟地盤爭奪戰的結果,可能會在多年內主導該國的發展進程。俄羅斯不會全面採納梅德韋傑夫倡導的大膽改革議程,我們可期待的最佳結果多半會是某種「普丁經濟學加強版」,包括建設更多的煉油廠、冶煉廠和木材加工廠,從而使該國經濟沿大宗商品價值鏈上行的有線努力。這對梅德韋傑夫經濟學來說並非最佳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