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

網商誠信怪圈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笨狸:淘寶用搞自查運動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式,也許可以解決一時的面子,但問題永遠還擺在那裏。

應該說,淘寶的誠信自查運動一開始就讓人很喫驚,很心神不寧。因爲那根本不是一個網路服務商的行爲,更像是當場表演抽嘴巴的一個行爲藝術笑話。後來一看,原來是爲了配合工商總局古老的「四高目標」在地方的某次偶然爆發而生,於是釋然。

缺乏法律懲罰等後續機制的誠信價值鏈條只要遇到抗力,很快就斷裂。於是,刷信用的第三方產業,銀行濫發信用卡遺留的提現漏洞,競爭對手的黑函以及癡迷型買家的鬱悶構成了巨大的淘寶商譽陰影。在內部陰影和外部政府運動的雙重壓迫下,讓淘寶不得不站出來抽幾下自己的嘴巴,誠信自查這種小丑型的表演能否解決問題,相信只要是能獨立思考的個人,都能得出答案,但這無關內容,在於方式。作爲一個平臺,必須依靠遊戲規則和規則的落實來處理問題,用搞自查運動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式,也許可以解決一時的面子,但問題永遠還擺在那裏。淘寶的姿態不得不做,畢竟,面子有時候也很重要。

其實,網商的管理和傳統商圈沒有什麼區別,惡劣的商人坑害消費者是不分線上還是線下的。很多時候,在電子商務平臺上賣僞劣商品、甚至直接騙錢,真的和誠信問題無關,而在於執法環境。不要說在淘寶上賣一次假貨就撤退的「善良」奸商,更極端的比如,十年如一日從海口和福州彈向神州各地的QQ中獎視窗,他們會需要考慮誠信問題嗎?以營運商和山寨手機相互掩護,開機立馬扣費的資費黑洞,需要考慮誠信問題嗎?如何迅速懲治小額商業欺詐和詐騙,這在民間現在基本找不到應對的方法,任何商務平臺,不管是否電子的,對此的措施永遠是滯後的,是防守的。發現一個,關閉一個,但沒人受到懲罰,於是他又開一個,又有人被騙,又來投訴,再關閉……形成無解的死循環。

您已閱讀39%(684字),剩餘61%(105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