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我入住了將近兩年的房子,終於要從臨時電改成正式電了。我是一個過日子比較粗心的人,去年夏天我喜滋滋地在物業那兒交過幾千塊錢的電費,後來我認識了一個曾經榮登北京市十大維權人物的民間維權英雄,他告訴我,但凡去物業交電費的,就是臨時電,正式電是要去國家電網買卡充值的;但凡沒事老停電的,就是臨時電,正式電是不會發生這種情況的;臨時電的電費從法律上來說是該由開發商承擔的,而把還沒有轉成正式電的樓房交付業主收樓,開發商屬於違規行爲,讓業主交電費,那就更是轉嫁成本,我們應該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利益,與開發商鬥爭到底!
聽了他這番話,我印象深刻,又等了半個月,果不其然小區維權運動風起雲湧,某日下班回家,就看到花園裏聚集了許多人,羣情激奮的樣子。又過了兩三個小時,聽得樓下一片喧譁,還有刺耳的燈光閃爍,八卦的我飛奔去陽臺一看,樓下竟然有上百人在大聲嚷嚷,而閃著燈光的,竟然是警車!那夜我沒有下樓參與行動,躲在樓上刷論壇,瞭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和進程。起因當然很簡單,臨時電改正式電,物業手裏扣着業主們的電卡,讓大家先去把前幾年的電費結了,每家怎麼着都有三四千元。而業主們說,首先物業沒權利扣電卡,其次臨時電的電費不應該由業主承擔,相持不下,最終的結果就是維權了。
在我的經驗裏,像上海那種倒樓事件是很少見的,但業主維權的事年年都有,通常都會集中在收樓的時候,因爲房屋品質問題,車庫停車費問題,和臨時電改正式電的問題上。當然了,按照維權英雄的說法,以上三點屬於維權多發事件,真要說起來,開發商不地道的做法多了,比如小區的綠化空間問題、容積率問題、教育配套問題、商業配套問題、噪音問題,真要較起真來,處處皆是可維權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