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美國經濟

美國仍在製造泡沫

美林前首席投資策略師伯恩斯坦:許多人在爭論歐巴馬政府對私人部門的干預問題,但他們忽視了一個關鍵問題:美國經濟是否正走向效仿日本之路?

許多市場和經濟觀察人士都在爭論歐巴馬(Obama)政府對私人部門的干預是否符合美國契約法、私人投資和資本主義的基本原則,然而,這些討論忽視了對於投資者而言最重要的一點。關鍵問題不在於是否存在一種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的衝突,而在於美國經濟是否正走向效仿日本的道路。

金融史表明,泡沫會創造產能,而一旦泡沫破裂,這些產能也不再被需要。接下來便是不可避免的密集整合期。例如,網路泡沫催生了數百家上市網路公司,當泡沫破裂時,其中許多公司要麼與其它技術公司合併,要麼破產倒閉。同樣,19世紀的淘金熱導致了邊遠居民點的興建,而在泡沫消退之後,它們都變成了廢墟。

2000年以來,全球經濟經歷了我們一生中最大的信貸泡沫,實際上,所有國家的所有行業都曾從中獲益。事實上,過去10年的所有成長故事(比如中國、新興市場基礎設施、住宅、對沖基金、私人股本和大宗商品)都屬於資本密集型投資,都因獲取廉價資金比較容易而受益匪淺。全球信貸泡沫似乎造就了一個全球經濟泡沫。

您已閱讀23%(422字),剩餘77%(139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