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銀行是一項不大光彩的事情。虧了,會成爲所有人攻擊的目標;大賺一筆,又可能面臨政治或監管方面的對抗性反應。正因如此,孤星集團(Lone Star)至今仍未從南韓外換銀行(Korea Exchange Bank)交易中脫身——它當初可以從該交易中錄得50億美元的利潤。現在輪到了另一家美國私人股本公司——德州太平洋集團(TPG),該公司5年前出資1.5億美元,購入了深圳發展銀行(Shenzhen Development Bank)的控股權。
乍看之下,這像是一筆夢幻般的交易。TPG已同意以現金或換股的方式,向平安保險(Ping An Insurance)出售所持深發展17%的股份。深發展總部位於昔日的新興城市深圳。現金交易的定價爲16.8億美元;若進行換股交易,根據雙方商定的1股平安股票換1.74股深發展股票的比率,按照深發展本週一的收盤價計算,交易金額總計22億美元。加上股息,6.6億美元初始投資(包括後來獲得的股票)的回報相當可觀。儘管如此,這仍低於同期內中國股市的普遍回報水準。彭博社(Bloomberg)稱,同期內投入深圳股市的資金,總體回報率會比這筆交易高出三分之一左右。深發展在深圳交易所上市。
更何況,這還不是到手的現金。交易需要獲得監管部門的批准,且只有進行現金交易,TPG才能徹底脫身。若與平安換股,TPG仍將間接保留對深發展的風險敞口,而深發展仍是資本充足率最低的中國上市銀行之一。TPG還將成爲一家過往記錄不無瑕疵的保險商的股東。去年,平安對歐洲富通集團(Fortis)的投資造成了利潤流失。鑑於中國政府越來越無法容忍外國投資者脫手所持中資銀行股份的做法,也不願看到外資賺得盆滿鉢滿的新聞,這意味著,換股是可能性最大的備選方案,這對於TPG來說並非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