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

中國對北韓仍有砝碼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訪問學者韋德寧:中國對北韓的制衡雖然有限,但比其它任何一個國家的影響力都大。因此,除非中國有所動作,否則我們永遠無法知道北京能否能夠改變北韓的走向。

北韓領導人金正日(Kim Jong-il)正利用中國渴望北韓半島穩定的心態,從事一系列可能永久改變東北亞安全域性勢的挑釁行動。金正日的舉動經過精心策劃——旨在確保王朝的傳承和北韓獲得核武國家的地位。由於擔心金正日政權垮臺後會有大量難民湧入,中國的回應一直非常謹慎。中國政府顯然仍然相信,一個依賴於中國的軟弱的北韓政權最符合其國家利益。

今年2月金正日67歲生日之際,北韓權威黨內機關日報《勞動新聞》(Rodong Sinmun)發表的一篇社論,最清晰地表明瞭金正日的意圖。文章稱,北韓的未來取決於「白頭山血統」的「卓越傳承」。白頭山被譽爲聖山,據說金正日就出生在那裏。4月5日的遠距飛彈試驗似乎是特意安排的,恰好在金正日提拔其妹夫張成澤(Chang Sung Taek)進入勢力強大的北韓國防委員會(National Defence Commission)前夕。現在在大多數場合,張成澤都會出現在金正日的身邊,而且他似乎已被指定爲金正日最小兒子的輔佐者。

最新的核試驗和飛彈試驗只是今年春季北韓政府一系列挑釁舉動的一部分,但即使是按北韓的標準衡量,金正日4月以來的舉動也相當過火。不過,中國的反應一直非常剋制。中國提出,北韓穩定的最佳選擇是權力的平穩過渡。因此,中國一直猶豫不決,不願支持真正會刺痛北韓的制裁措施,例如削減油煤供應等會使功能失常的北韓經濟陷入癱瘓的舉措。的確,這些措施可能會破壞北韓政權的穩定。不過,如果我們同時明確提出重啓2007年2月協議中所包含的相互行動原則,那麼有針對性的強硬制裁可能會使北韓重新回到談判桌前。北韓不是伊朗。它無法通過出售油氣來度過制裁。如果不加以制止,北韓必定會努力讓其保留核武器成爲既定的新事實。哪一個更具破壞性:是傳承的不穩定,還是北韓尋求重新定義北韓半島的核地位?這纔是擺在中國面前的真正的不穩定問題。

您已閱讀52%(772字),剩餘48%(70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