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其主題而言,倫敦主辦的《佛教面面觀》節(Many Faces of Buddhism)幾乎不應引起太大的轟動。然而,這次佛教文化節是該市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電影、舞蹈與討論將讓位於一門宗教——抑或是哲學。佛教或許已在英國的首都吸引到了部分信徒,但一般公衆對其平和的處世方式仍相當缺乏瞭解。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首個佛像畫廊在4月29日的開放,爲這次佛教文化節錦上添花。這兩者並非巧合,它們能夠出現都應歸功於何鴻毅家族基金(Robert H.N. Ho Foundation)——這家香港慈善機構成立於2005年,致力於弘揚中國藝術文化、以及更廣泛的傳播佛教思想。
何鴻毅與兒子何猷忠(Robert Y.C. Ho)在倫敦觀看了該博物館燈火輝煌的畫廊的最後裝點工作。畫廊的旁邊,是約翰•馬德伊斯基花園(John Madejski Garden)。以慈善家的名字來冠名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即使是像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這類舉世聞名的博物館,也要依賴私人投資來達成自己的計劃。
您已閱讀22%(464字),剩餘78%(164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