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

Lex專欄:鐵礦石價格誰作主?

力拓週二與新日鐵達成的鐵礦石價格協議,可能無法像往年那樣,確立價格標杆。中方將爭取更大的價格降幅。

這通常是遊戲結束的時刻:三大鐵礦石巨擘之一會宣佈來年向一家大型鋼鐵生產商出售鐵礦石的價格。行業中的其他參與者會聳聳肩,然後遵循這一價格。但此次力拓(Rio Tinto)週二與新日鐵(Nippon Steel)達成的價格協議(緊隨其後的是與神戶制鋼(Kobe Steel)、日本川鐵(JFE)和住友商事的協議),可能並不意味著故事的結束。

首先,這次的客戶是日本。2007年和2008年,最先宣佈的價格協議都是與中國鋼鐵生產商達成的。情況本應如此:中國去年進口了4.44億噸海運鐵礦石,超過了日本和歐洲進口量的總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一直堅稱,希望降價45%,而力拓剛剛和日本方面達成的降幅爲33%。

其次,第一份協議的意義已不像以往那樣重大。去年淡水河谷(Vale)在2月中旬單方面宣佈,將提價65%。而力拓則語出驚人,表示自己會做得更好——而且的確做到了,最終其鐵礦石提價85%。生產商越來越傾向於獨立行動,將更多的貨源投放到現貨市場,目前這已在全部海運鐵礦石貿易中佔到了三分之一,而幾年前爲零。更爲靈活的混合合同日漸流行,是首份價格協議重要性下降的又一個跡象。

您已閱讀67%(479字),剩餘33%(23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