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而言,「3」是一個神奇的數字。中鋁(Chinalco)在救助力拓(Rio Tinto)的交易條款上作出讓步,將可轉換債券的蛋糕分出一塊給讓力拓現有股東,是一種高超的手法。中鋁把轉股後在力拓所持股份從18%減至15%,無法避開澳洲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的嚴格審查——該委員會有權否決海外國有集團哪怕是購買一張澳洲股票。但是,鑑於 15%是FIRB界定「重大權益」的門檻,中鋁已表現出自己的意圖是體面的。與此同時,應邀購買債券的英國股東,將不再有那麼多理由在優先購買權問題上發牢騷。
即便如此,還需要有更多讓步。要讓參議員巴納比•喬伊斯(Barnaby Joyce)叫停他「把澳洲留在澳洲人手中」的宣傳活動,將需要比這點股份更多的東西。需要讓英澳兩地的力拓股東更加心悅誠服地相信,中鋁和力拓在動機上的落差(力拓對這宗交易的興趣是機會主義的,而中鋁是戰略的)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產生腐蝕性。畢竟,中鋁手上仍有一宗十分有利可圖的大交易。除了接近價內的可轉換債券(其票息現在看上去相當慷慨)以外,在如今看來像是大宗商品週期的底部,力拓還同意將9座礦山的股份出售給一位客戶及潛在競爭對手。
如果資產出售真的不容談判,那麼中鋁必須在涵蓋力拓業務各個方面(戰略、高階主管績效、資本提供,以及董事會代表)的衆多協議上作出讓步。例如,中鋁爲什麼需要在覆蓋力拓30%產量的一個鐵礦石行銷企業中成爲一個近乎平等的合作伙伴,就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力拓調整條款,可能會承擔一定風險,讓反感情緒滲入其「開拓性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這很棘手。但力拓已經不再瀕臨滅亡了。它應當問自己:現在是不是真的還需要這宗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