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遠

Lex專欄:中遠駛入金融風暴

興衰週期有一個反覆出現的現象:普通企業被金融衍生品衝昏頭腦。中遠集團因判斷市場走向失策,去年總共虧損13億美元,與17億美元的盈利不相上下。

興衰週期中有一中現象反覆出現:普通企業被金融衍生品衝昏頭腦。

看看世界最大的乾散貨船舶營運商——中國遠洋運輸集團(Cosco)吧。該公司的航海業根基如此深厚,以至於它把執行長首先稱爲「船長」。週四發佈的全年業績顯示,這家總部位於天津的營運商爲乾散貨業務租用船舶的「虧損合同」進行了7.6億美元的撥備。換言之,中遠爲這些長期協議所支付的價格,高於目前的市價。但除此之外,在所謂的「遠期運費協議」(freight forward agreements, FFA)上也有5.4億美元的公允價值虧損。中遠這樣的企業經常賣出遠期運費協議,以覆蓋不得不以低於自己租船的費率轉租船舶的風險。即期價格的跌幅越大,那些遠期運費協議的價值也就越大。

不過,中遠走上了另一條道路。去年年中,中遠在租用船舶業務上賺得盆滿鉢滿,於是,該公司將籌碼翻倍,押注租船費將上升,並買入遠期運費協議。但是,在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altic Dry Index)平均逾7000點以上達成的合約,在運費大跌後就顯得很不明智了。該指數在去年12月初跌至663點。13億美元的總虧損相對於17億美元的股東應占盈利,堪稱一種另類「對沖」。

您已閱讀70%(497字),剩餘30%(21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