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

經濟危機本質是信仰危機

潘石屹部落格:我認爲金融危機是信仰缺失的結果。失去了真正信仰的力量,也失去了當年先知們自我犧牲,追求真理的精神。物質只是經濟表現的外在形式而已,而經濟的本質卻是精神的。

 昨天,我剛剛來到海南博鰲參加「博鰲亞洲論壇」,這個論壇的主題少不了是和當前的經濟危機聯繫在一起的。我在我們的博鰲凱賓斯基酒店剛住下,就遇到數不清的記者採訪,要我談談對這次經濟危機的認識,前天在瀋陽,我剛剛梳理了一下思路,做了一篇題爲「全球金融危機故事的上半段和下半段」的演講,今天,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前人們每天都在熱議的這場經濟危機。

兩年前,當我第一次看到有位先哲說:「經濟的本質是精神的」,當時很迷惑不解,經濟的本質怎麼可能是精神的?我們每天接觸到的,我們看到的經濟現象都是發生在實實在在的物質世界中的。過去一年,在我們身邊發生了許多重大的事件,其中也包括許多重大經濟事件,每當這些大事件發生時,我總想起「經濟的本質是精神的」這句話,也終於真正體會到這句話的內在含義。的確,物質只是經濟表現的外在形式而已,而經濟的本質卻是精神的。

去年發生的毒奶粉事件,讓29萬名正在成長的幼小生命受到了傷害,甚至失去了生命。如此悲慘的事件再提多少次,再反省多少次都不過分。事件雖然已經過去了,但我們再回頭反省這件事情的時候會發現,其實事情的核心就是在物質高度發展的過程中,誠實和負責任的精神品質缺失了。過去幾年的統計數據表明,中國奶粉行業的成長速度是很迅速的。從中國奶粉行業成長速度的曲線來看,遠遠高於中國GDP的成長;中國牛奶的包裝甚至比國外任何國家的都要精美;我們也看到,這些牛奶工廠採用的流水線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但這些繁華的物質表象背後卻是在牛奶中加毒,比加毒行爲更可怕的是相關部門還給這些生產毒奶粉的企業各種榮譽:質量免檢產品,勞動模範等等。頒發這些榮譽的人和機構可能比那些直接給牛奶加毒的人帶給社會的危害更大,更危險,更有欺騙性,因爲他們的行爲影響了社會的價值導向。當沒有光時,剩下的只能是黑暗;當沒有誠實時,剩下的只能是欺騙。

您已閱讀27%(766字),剩餘73%(210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