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Obama)政府治理銀行體系脆弱性的計劃是以兩項重要舉措爲基礎的。首先,它提出了從銀行收購次貸證券化資產的「蓋特納-薩默斯計劃」(Geithner- Summers Plan)。這項不良資產計劃所涉及的是佔銀行資產負債表的不到40%的有價證券;它並不涉及佔美國銀行資產負債表60%的不按市值計價的貸款。此外,它需要6個月的時間纔可啓動。該計劃理所當然的招來了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等知名分析人士的批評。正如克魯格曼在其《紐約時報》(NYT)專欄文章中所指出的,該計劃是一項提升不良資產價值的舊有計劃的第三種變體。該計劃符合愛因斯坦(Einstein)對「瘋狂」的定義:持續做同樣的事情,並期望出現不同的結果。對這項把損失國有化、把利潤私有化的計劃,傑夫•薩克斯(Jeff Sachs)(見英國《金融時報》3月23日文章)、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見《紐約時報》4月1日文章)和佩頓•楊(Peyton Young)(見英國《金融時報》4月1日文章)也表示了關切。
歐巴馬政府計劃的第二部分是如今聲名大噪的、針對全美最大型銀行的壓力測試。蓋特納計劃的其它方面包括,由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負責的貸款收購計劃、財政部公私合營投資計劃(PPIP)中的證券收購部分、以及各種旨在降低相應抵押貸款市場利率的計劃。擴充後的美聯準(Fed)定期資產支持證券貸款工具(TALF)計劃對PPIP形成了補充。
本文認爲,歐巴馬政府是在迴避金融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銀行體系的損失並非一個「未知的不確定因素」。如下所示,任何一位資訊完備的分析師都可進行壓力測試的計算工作,相關損失是可以得到一個合理近似值的。壓力測試只是一個「煙幕彈」,意在推遲這一不可避免的時刻的到來——歐巴馬政府屆時將不得不去解決銀行體系中那些衆所周知的嚴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