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加里•貝克爾(Gary Becker)和凱文•墨菲(Kevin Murphy)表示:「一個以資本主義爲主要特徵的世界,仍是人類的『唯一選擇',這個世界能爲貧窮和富裕國家都帶來財富和健康方面的進一步大幅提高」(「勿讓金融危機葬送資本主義」(Do not let the ‘cure' destroy capitalism)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3月23日出版)。如果這個選擇是真正的全球資本主義或真正的全球共產主義,那就沒什麼好爭的。但情況並非如此。這個選擇要在各種資本主義之間做出,而貝克爾和墨菲所希望的形式——市場不斷走向自由,以及增加全球私人供給——在很多方面都值得質疑。
首先,如果不提及1945年至1973年間混合經濟的「黃金時代」,就爲1980年以來的資本主義成長唱讚歌,這具有誤導性。實際上,在全球7個地區中,有6個地區(除了不包括日本的亞洲地區)1950年至1973年的經濟增速快於1973年至2000年。
其次,他們斷定,那些在目前狀況下蒙受損失的人「具有強大的激勵在未來糾正自己的錯誤」,因此「許多政府行動迄今是事與願違的,它們庇護著行爲者,使其不必承受自己行爲的後果。」但我們已多次看到,在被狂喜、外推預測和羊羣行爲所吞噬時,從「當前虧損」到「避免未來犯錯」的機制就會在泡沫動力學中走向崩潰。
您已閱讀62%(559字),剩餘38%(33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