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過年的新移民們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桃紅:Ling的父母世代爲農,一輩子沒走出過大山,無法想像擦著JPG香水、戴著Agnes.b圍巾的他回到老家後,濃濃親情可以讓他多久不懷念異地的豐富人生。

鏡頭拉回到30年後的今天:同事Ling即將回西南農村老家過年,他在辦公室一邊收拾行裝一邊跟我們說:「你們的過年祝福簡訊我收不到的哦,那裏信號不好。」說著,他又把手提電腦從大包裏拿了出來,「我都忘了,家裏還沒有網線。」早在一週前,Ling已經在爲這個一年一次的省親發愁了,爲此他與我們開展了一個「沒有網路的日子多久纔是忍受極限」的大討論。最終大家的結論是——不超過3天。Ling在媒體的工作是報導全球最新潮流設計動態,十天不上網,無論是從個人習慣還是工作需要而言,對他都是一次嚴峻的考驗。

自由撰稿人小威也開始盤算他跟老婆回她孃家過年的時間了,如果說親戚的寒暄客套還在他可以承受範圍之內的話,那麼丈人家只有撥號上網的「殘酷」現實則是這個新年最大的「災難」。他通過情景預現的方式,想像了每天不用電腦的日子:第一天,在最臨近晚飯的時候到家,慢慢喫頓晚飯消磨掉1個多小時,然後在那個城市最著名的市井新聞「××零距離」裏暫時忘卻半天不上網的難受勁,這樣差不多晚上10點了,到了養生學上所說的「肝排毒」養顏覺的時候——至少一年嘗試下10點前睡覺;第二天,睡個超級懶覺,早中飯一起對付掉,下午陪孩子去廣場玩,順便逛逛,一晃就又到天黑了,再租盤DVD回家磨掉一晚;第三天,除夕——沒什麼說的,這一天以喫爲主題,多喝兩杯酒,晚上就又什麼也不想地倒頭睡了(對了,春晚是最有效的催眠藥);第四天,網癮徹底爆發,也到了他提前溜回自己家的時候了。

過年的意義是什麼?官方用語無非就是「闔家團聚」、「走親訪友」之類。潮人同事Ling的父母世代爲農,一輩子沒有走出過大山,原因就是「家裏養的豬沒人照料」。無法想像擦著JPG香水、戴著Agnes.b圍巾的他回到那個闊別一年的家,與父母的親情時刻可以支撐他多久不懷念在異地奔波一年的豐富人生。同樣的,小威一年來都在抱怨陪伴電腦的時間遠遠多於陪伴家人的時間,可是即便離開它三天,他都幾乎要找不到人生的意義了。

您已閱讀85%(809字),剩餘15%(14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