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小布什還是沒有勇氣面對通用汽車的破產及其可能對經濟和就業造成的巨大沖擊,又不想放棄自己"自由市場"的"理想",用短期貸款的形式將三大汽車公司的爛皮球踢給了歐巴馬。12月19日,布希政府宣佈將於今年12月份和明年1月份分批向通用汽車公司和克萊斯勒汽車公司提供174億美元短期貸款,使鬧得沸沸揚揚的三大汽車破產案暫時告一段落,2008年飽受驚嚇的美國人終於可以安心過耶誕節了。
對底特律三巨擘救助方案之所以一波三折,筆者認爲根本原因在於通用汽車已經病入膏肓,幾乎無藥可救。短期來看,通用唯一的救命稻草在於美國汽車需求能在2009年——最遲2010年,迅速且強有力的恢復——然而即使普通人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過去5年美國年均乘用車(包括轎車、SUV、皮卡 和MPV)的需求大約爲1600萬臺,對2009年的需求的樂觀預測爲 1300萬臺 (即下滑18%),而悲觀的預測只能達到1000萬臺(即下滑37%)。要知道,美國現有產能大約1800萬臺,而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年汽車銷量就有1200萬臺,未來兩年,汽車製造商如何面對過去25年增加的產能?2007年通用汽車虧損387億美元,在2009年通用銷量下滑超過20%幾成定局的情況下,誰還能期待通用在全行業面臨虧損壓力的情況下起死回生?自今年10月美國汽車銷量大幅下滑以來,通用每月燒掉約20億美元的現金——換句話說,200億美元的救助不過讓通用再生存10個月而已。2010年的汽車銷量更是一個巨大的未知數。誰能夠保證一年之後,底特律三巨擘不會像今天一樣再次到國會山莊化緣?
單純從解決就業問題來講,美國並非一定要救助三大汽車。爲了降低運輸成本、規避匯率風險和避免貿易摩擦,日本及南韓汽車公司十幾年前就開始在美國設立工廠進行本地化生產。爲了獲得三大汽車失去的市場份額,日本和南韓的企業勢必在美國大舉擴張,失業的三大汽車工人因而可以改換旗幟爲日韓汽車公司效力。但一部分由於產能過剩造成的結構性失業是無法避免的——即便三大屹立不倒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