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四國」魅力猶存

2001年,高盛經濟學家發明了「金磚四國」這一術語,此後這四個國家曾經歷了大幅成長。而如今,隨著金融危機的加劇,這些國家的股市大幅下挫,它們之間的差異也越發明顯,人們正對是否繼續把它們歸爲一類提出質疑。

這些市場的崩盤,使得人們對於將它們合爲一體當作一種投資組合的價值提出了嚴肅質疑,自高盛(Goldman Sachs) 於2001年首次將這些市場統稱爲「金磚四國」(Brics)以後,這些市場曾大幅上揚。

隨著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下跌及全球經濟的大幅萎縮,一些分析人士表示,不斷變幻的市場狀況,使得將這四個經濟體歸爲一類變得沒多大意義。

德利佳華(Dresdner Kleinwort)新興市場研究和戰略主管阿納•達斯(Arnab Das)表示:「我總是在想,『金磚四國'這個概念——儘管這是一個有著巨大特許權價值的偉大行銷術語——有一些人爲的意味,原因很明顯:這四個國家差異很大,而真正的共同點只有它們的地域規模以及巨大的經濟規模。」

您已閱讀17%(313字),剩餘83%(154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