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幹預也有利於市場經濟

讀者joomo:美國政府在金融動盪當中的行爲,恰恰說明了制度性的干預,特別是國家層面的政策性干預對於市場經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各國央行的救市舉措,都無一例外地體現了這點。

讀了《美國政府重寫華爾街遊戲規則》一文,我想起經濟學上假設有全流通一說,也有完全市場之說,但是在今年的次貸危機以及其引起的全球金融動盪中,我們並沒有看到市場本身所應起到的槓桿作用,而是一味的任由市場向崩潰方向發展。

制度經濟的好處在於能夠在必要的時候用制度來約束市場行爲向更壞的方面發展。但目前,以美元作爲基準貨幣的國際貨幣體系正在被打破,不僅由於美國本身巨大的債務負擔,也包括全球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所儲備的大量美國國債和美元。

次貸危機對中國金融業的影響主要是在中國資本進入國際市場投資之後開始的,之前,中國鉅額的外匯儲備和稅收收入並沒有好的投資方向,並受到制度性的約束,流動性不強。在中匯公司和中金國際全球範圍內的投資行爲當中,絕大部分是用於購買資產和資產類金融產品,之所以造成之前鉅額虧損的原因是中國對國際資本市場規則的陌生。這就像一個暴發戶進到一個shopping mall一樣,當他不再用現金,而是用信用卡消費的時候,貨幣對於他來說就只是一個數字符號了,這種情況只有當銀行的對賬單到了眼前,他纔會意識到自己犯了多大的錯誤。

您已閱讀68%(464字),剩餘32%(22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