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社會影響債券是如何滿足慈善家目的的?

「爲成功付費」的模式讓捐贈資金髮揮了作用,但事實證明,這種資產類別的可伸縮性難以實現。

一項旨在改善95,000名東非人生計的扶貧計劃所帶來的好處已經超出了社區本身。根據該計劃的融資交易條款,投資者在今年早些時候收到了全額還款,以及相當於投資期約8%的年利息的回報。

它來自於2017年推出的鄉村企業發展影響債券,基於2010年英國首創的社會影響債券模式。在英國資助的一項社會計劃中,彼得波羅(Peterborough)一所監獄的出獄囚犯的再定罪率下降了8.4%。這一結果促使投資者全額還款,期限內的年回報率略高於3%。

但是,任何記得早期SIB的興奮點的人,都可以理解爲這些投資並沒有兌現其早期的承諾。它們沒有像一些人希望的那樣迅速擴大規模,而且在超過3500萬美元的可持續投資市場中仍然只佔很小的比例。

您已閱讀15%(307字),剩餘85%(169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