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波動性病毒再次來襲

英國國債的「閃崩」,是過度依賴風險指標導致價格波動加劇的最新例證。
作者是M&G公司的基金經理,也是《給我充電:更快地實現零排放》一書的作者

無論人們如何看待英國政府所謂的「迷你預算」(mini-Budget),上週的債券市場崩盤誇大了它的重要性。的確,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可能需要比在其他情況下提高更多的利率,儘管這一點也存在高度不確定性。

但可以肯定的是,本屆政府能再撐兩年,而不是30年,就算是幸運了。那麼,如何解釋市場對30年內的利率預期,從8月份的2.5%上升到上週的5%以上?

最近這場恐慌的直接原因,似乎是要求英國養老基金提供抵押品,以彌補其債務對沖的損失。但市場價格的快速下跌,或稱「閃電崩盤」,正越來越頻繁地發生。每次事後分析都揭示了不同的策略或被迫賣出的市場參與者。但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您已閱讀23%(328字),剩餘77%(110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