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AI引發的就業大變革已經開啓

自動化將重塑技術工作,並激發新的機遇。

全球各大董事會正深入試驗將人工智慧應用於企業運營。許多能夠節省成本和時間的技術應用,例如客戶服務聊天機器人和靈活的數據分析工具,將會持續存在。而對於其他用途,結果尚未可知。去年,可口可樂推出了首支由人工智慧生成的耶誕節「節日來臨」廣告,但卻在網上引發了強烈反響。本週,瑞銀(UBS)披露其正在使用分析師的深度僞造影片與客戶互動。儘管這些虛擬形象與真人極爲相似,投資者在投資組合建議方面可能仍然更信任真人。一些研究顯示,人工智慧項目的失敗率高達80%。

儘管如此,這種衝擊已經開始在就業市場顯現。科技行業首當其衝。上週,微軟(Microsoft)宣佈裁員6,000人,涉及產品管理和軟體工程等崗位。今年4月,語言學習應用多鄰國表示將轉向「AI優先」戰略。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只有當某個團隊無法進一步自動化其工作時,纔會增加員工人數。根據Crunchbase對相關新聞報導的統計,去年美國科技公司至少有95,000名員工在大規模裁員中失業。

不過,關於科技行業即將出現新一輪大規模與人工智慧相關的裁員潮的擔憂,可能被誇大了。雖然「人工智慧」如今在標普500公司財報電話會議上頻繁被提及,但這些討論並不全都與直接節省成本的項目或投資有關。有時,這些只是計劃中的人工智慧應用,雖然能給投資者留下深刻印象,但並不總能真正落地。在另一些情況下,由人工智慧引發的裁員甚至可能適得其反。去年,Klarna公司曾宣稱人工智慧取代了700名全職客服人員。但最近,這家支付服務公司的執行長(CEO)表示,正在啓動招聘,以確保用戶始終能夠聯繫到真人客服。

您已閱讀55%(666字),剩餘45%(54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