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我們對機器人的真實感受是什麼?

探討我們與仿生人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一個多世紀以來,作家、藝術家和電影製片人一直在描繪他們對家用機器人的設想,這被視爲人類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晶。據說,總有一天,這些能勝任多項任務的機器將高效且毫無怨言地完成繁瑣的家務,禮貌地回應請求,並始終保持低調順從。在《自動萬能女僕》(The Automatic Maid-Of-All-Work)(1893年)中,作者ML•坎貝兒(ML Campbell)這樣描述這種機器:「一個模樣奇特的東西,長著長長的手臂,[還有]一張像二十四小時鐘表一樣的臉……每個數字都是一種電鈕。有許多電線……[它]在很多方面都很實用。」然而,樂於助人、溫和順從、能勝任多項任務的家用機器人至今仍然在我們的家庭中鮮見,這反映出製造它們所面臨的深刻工程挑戰,但這並未阻止機器人公司——絕大多數位於東亞和東南亞——爲加快它們的到來而付出的巨大努力。

一年一度的拉斯維加斯(Las Vegas)電子產品貿易盛會——CES,總能讓人們瞭解這些努力的最新進展。今年,像中國的宇樹科技人形機器人G1(Unitree G1)這樣的仿人機器人以令人驚訝的優雅姿態穿梭於展廳地板上,向觀衆揮手致意,但顯然還遠未能勝任洗衣服這樣的家務。

Switchbot的K20+Pro,一款「多任務家用機器人」
您已閱讀14%(527字),剩餘86%(325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