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計算的歷史以材料科學和電腦科學前沿的一系列突破爲標誌。40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將量子力學原理應用於電腦的構建,以實現比現今機器效能幾乎不可想像的飛躍。儘管如此,實用的量子電腦仍然遙不可及。本週的突破性新聞表明,終點線可能終於開始顯現,可能在十年之交開啓通向首批實用機器的道路。
谷歌透露,他們首次成功克服了量子系統固有的不穩定性,成功解決了通常在進行更大計算時會壓倒機器的非相干性問題,或稱爲「雜訊」。就像1942年在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進行的首次受控核鏈反應一樣,這是一個長期以來在理論上被預測的事物的首次具體展示,也是該行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時刻。
然而,即使量子計算時代開始顯現,我們仍然很難準確預測其影響何時會被感受到,或其影響會有多廣泛。谷歌五年前聲稱已實現「量子霸權」——即量子電腦能夠解決經典電腦無法解決的問題的時刻。然而,新的編程技術表明,現今的超級電腦可能會比預期更長時間保持競爭力。即使在量子時代最終來臨之後,大多數計算仍將在矽基機器上進行,只有最複雜、最專業的任務纔會轉移到量子系統上。
您已閱讀44%(480字),剩餘56%(61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