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蘋果

FT社評:蘋果姍姍來遲的人工智慧策略

「蘋果智慧」加入人工智慧的角逐,能爲這條灼熱的賽道帶來什麼樣的可能性?

人工智慧的支持者和懷疑論者都在尋找這項技術的分水嶺時刻——即其發展鞏固了大型語言模型(LLM)對企業或消費者的實用性,並最終爲不斷飆升的人工智慧估值提供一些支撐。企業人工智慧已經推出,但目前尚不清楚這項技術將如何提高利潤。消費者應用一直處於試驗階段,而且有限。

對許多人來說,最合適的消費應用是嵌入智慧型手機的個人助理。因此,iPhone及其「數字助理」Siri的製造商蘋果公司本週宣佈推出自己的人工智慧個人助理也就順理成章了。其他人工智慧公司也在朝這個方向努力。谷歌上個月發佈了自己的人工智慧助手Astra,而OpenAI則一直致力於讓自己的模型更貼近消費者。

人們很容易說,後起之秀蘋果公司加入人工智慧競爭是一個期待已久的轉折點。這家科技巨擘在智慧型手機市場所佔的巨大份額、其忠實的買家和強大的設備間網路,使該公司順理成章地成爲消費者的領導者。在目前的人工智慧炒作期過後,它的優勢可能足以迎來人工智慧轉型時代。

您已閱讀31%(403字),剩餘69%(91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