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查理•蒙格與「瑰麗七股」

巴菲特的知己會敦促投資者關注大型科技公司的基本面。
這七家公司可能會引領未來趨勢,但它們是涵蓋人工智慧、半導體到綠色轉型等不同領域的獨立企業

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波克夏•哈薩威(Berkshire Hathaway)的明智副手,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本週去世,享年99歲,他是將投資和心理學融合的先驅者。他警告稱存在「洛拉帕盧扎效應」:情緒和認知偏見相互強化,推動羣體心態。當股票選擇者思考他們2024年的策略時,許多人都在想今年對所謂的「瑰麗七股」(Magnificent Seven)——蘋果(Apple)、Alphabet、微軟(Microsoft)、亞馬遜(Amazon)、Meta、特斯拉(Tesla)和輝達(Nvidia)——的購買狂潮到底有多少實際上是源於羣體癲狂效應,或者實際上是基於現實的。

人們本來預計利率飆升會抑制 2023 年的股市,但迄今爲止,美國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總回報率已達到 20%。不過,股市上漲的絕大部分動力來自七大科技巨擘。按市值計算,它們佔股指的 29%--這是自 1980 年以來七大上市企業市值的最高值--它們的總回報率達到了驚人的 72%。對沖基金尋求提高對前沿科技,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慧的長期投資,在推高這些公司的估值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根據高盛的最新計算,如果不考慮瑰麗七股,所謂的「標普 493」的回報率將只有 8%。

您已閱讀42%(586字),剩餘58%(82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