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本週訪華,雖然對大國關係和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義,但各方普遍都在降低預期,即便中美關係已經跌至「谷底中的谷底」,布林肯此行仍舊難言預期帶來多大改善。另一方面,國內外對中國即將出臺更多的刺激經濟政策已經達成普遍共識,最近金融市場的難得回暖也建立在這一預期之上。

中國經濟

中國醞釀出臺寬鬆政策以刺激復甦

預計中國將在週四下調MLF利率,但經濟學家認爲,還需要採取更大膽的行動才能重振經濟成長。

下調主要政策利率後,北京預計將推出更多支持經濟的措施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疫情後復甦低迷,中國央行10個月來首次下調主要政策利率。

中產作死三件套,時代的眼淚

徐瑾:千萬房貸、配偶不工作、二胎出國成爲中產作死三件套,引發網路羣嘲。這些中產錯了麼,他們爲何如此決策?中產返貧的趨勢預示著什麼?

如何看待中國的經濟風險

王丹:市場信心並沒有從疫情中恢復過來。2023年將是情緒主導的一年,嚴峻的就業形勢會讓許多人對未來感到緊張,結果就是高儲蓄和低投資。

中國失業挑戰與全球化應對經驗

宋欣:政府在應對大規模的失業問題上是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的,體現在:宏觀的經濟穩定政策、中觀的增強產業和企業信心、微觀的爲個人提供各種支持。

這些D開頭的單詞,帶你看懂中國經濟的困境與出路

夏春:只要能夠清楚看到困難所在,也就能找到出路,讓中國經濟恢復成長的勢頭。需要做出的改變,同樣可以用D開頭的單詞來概括。

外國投資者加速離場,中國科技企業承壓

中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中國經濟復甦乏力,導致中國科技企業股價下跌和融資困難。

「世界工廠」——OEM企業在中國外貿中的角色

李瀚明:回望臺灣電子產業在大陸投資興業的三十年,臺商和大陸的合作對中國形成自己的消費電子產品品牌的影響是深遠的。

歐美通膨與全球經濟

2023年下半年全球經濟展望:雖遲將至的趨勢反噬

程實、張弘頊:從2023年底開始,全球經濟衰退的壓力將漸次放大,並將沿著歐美、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順序持續擴散,保有審慎預判纔是未雨綢繆的理性選擇。

歐洲央行加息至2001年以來最高位

面對頑固通膨與經濟停滯並存的窘境,歐洲央行加息至3.5%,並暗示將在7月再次加息,稱歐元區通膨在兩年內不會迴歸2%的目標。

各國央行發出鷹派信號,投資者準備迎接更高利率

美聯準和歐洲央行警告稱,對抗通膨的戰鬥尚未取得勝利。

布林肯訪華與中美關係

布林肯訪華意在修復破裂的美中關係

自「間諜氣球」事件將兩國關係拖入新低以來,美國國務卿此行是修復兩國關係最有希望的跡象。

布林肯訪華前,習近平會見「老朋友」比爾•蓋茲

中國領導人今年首次與美國商界領袖接觸,標誌着對話初步重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