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在封城逾月、造成巨大次生災害後仍未得到控制,而黑龍江、北京、浙江等多地新發疫情,雖然規模仍小,也令人擔憂。中國2022年5.5%的GDP成長目標,越來越顯得難以企及。過去一週,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錄得三年來最大跌幅。這也許是在近期有關中國經濟的各種壞訊息中難得的亮點——人民幣貶值將有利於中國出口企業,進而提振近期低迷的A股市場。而在降準之後,中國當局下一步如何放鬆貨幣政策——尤其是在美聯準加息、外資加速撤出中國的大背景下——就變得愈加複雜和敏感。

中國經濟

留不留在中國,這是一個問題

馮鬱青:美國公司Glo的經歷從一定程度上解釋了要和中國脫鉤不是那麼容易,儘管歐美政府多年來一直呼籲迴流——將外國投資從中國轉移出去。

如何估算疫情衝擊的經濟影響?

劉海影:封城的經濟影響不僅涉及到該城市的消費、生產與投資,也涉及到物流與供應鏈。使用城市擁堵延時指數,可以準確地衡量這一影響。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錄得2019年8月以來最大單週跌幅

由於中國經濟前景惡化和美債收益率上升,本週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下跌約1.5%,爲自2019年8月以來的最大跌幅。

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下,如何實現5.5%目標?

李海濤、林錫:俄烏戰爭、高通膨、疫情反覆,中國經濟一季度面臨顯著下行壓力。實現全年成長目標有難度,需要基建投資加碼提速、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

中美利差倒掛意味著什麼?

伍治堅:目前A股正消化中美利差倒掛帶來的影響,因此其未來短期反而有反彈的可能,而中長期的走向則會以國內的經濟基本面和政策影響爲主。

不要輕易浪費一場危機

周文淵:目前系統性風險釋放很難說接近尾聲,但在每一次系統性下跌後,權益市場將迎來較好配置時機,投資者不要浪費一次危機給予的長期投資機會。

打了「折扣」的確定性寬鬆

周浩:降準如約而至,讓市場覺得靴子落地,但幅度不及預期,顯得有些「隔靴搔癢」。如何理解這次非常規降準呢?後續政策走向何方?

華爾街投行仍決心在上海擴張

儘管目前的封控措施造成了一定擾亂,但全球投行正在上海推進其雄心勃勃的擴張計劃,高盛、摩根大通等已將上海列爲未來幾年的主要投資目標。

上海封城

「京東敢死隊」與上海圍城

周掌櫃:上海抗疫經驗教訓的反思,其必要性顯而易見。抗疫成就和失誤就像硬幣的兩面必然同時存在,我們同樣需要悲憫的同理心對身處其中的奮鬥者給予尊重。

從日本領館致上海市府外交公函看上海封城的國際影響

王英良:外資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動力,在面對深、蘇、杭、蓉等城市強勢崛起的挑戰下,上海市政府有必要對外資尤其是重要的綠地投資實施安撫。

疏解上海功能,是丟了芝麻砸西瓜

劉遠舉:到今天,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提出要因爲疫情而縮減城市規模,實際上,因爲城市具有規模效應,在面對疫情時,能應對得更好。

馬斯克的推特收購戰

馬斯克收購推特的悖論:以資本的力量獲得言論自由的舞臺

鄭志剛:馬斯克未來收購推特最大的挑戰來自於,如何使其藉助資本的力量獲得「言論自由的舞臺」的承諾變得可置信。

馬斯克的腦力可以幫助Twitter,但不是以他所想的那種方式

該公司需要的是商業模式,而不是言論自由方面的幫助。

馬斯克公佈465億美元融資計劃 爲收購Twitter提供資金

馬斯克已獲得摩根史坦利領頭的銀團提供的255億美元債務融資,其中包括以其持有的特斯拉股份爲抵押的125億美元保證金貸款。

說服與壓力:馬斯克如何爲Twitter的毒丸解毒

這家社群媒體公司已部署毒丸防禦,以抵禦特斯拉億萬富翁的敵意收購。

法國大選

法國大選決勝投票拉開帷幕

選民將在自由派現任總統馬克宏和極右翼挑戰者勒龐之間做出選擇。

愛國者與全球主義者:取代「左右」的政壇新分界線

拉赫曼:法國大選兩位候選人之間最明顯的區分不是左翼與右翼,而是民族主義與國際主義。而美英也有類似的打破左右之分的現象。